厚植沃土万木兴,换得有凤远方来。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“土壤”,更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。近年来,枝江法院始终践行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理念,聚焦主责主业,聚力支点建设,以“担当”破题、“法治”布局、“服务”落笔,奋力答好枝江优化营商环境之卷。
精准施策,做法企联动“贴心人”
“签订合同时需重点审查哪些核心条款?”“逾期交货违约金如何依法合理主张?”在“进企普法”活动现场,法官们直面企业关切,现场答疑解惑,气氛热烈而务实。
“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!这起‘新员工操作失误致残’的案例警示我们……”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时,法官结合典型案例,与企业负责人推心置腹,共筑安全防线。
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法治问题,枝江法院变“坐堂问案”为“主动服务”,以“百名法官进千企”活动为抓手,精准施策,组织28名法官深入辖区80家民营企业“把脉问诊”,精准“开方”纾困解难。
同时,创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打造“党建+”工作新格局。通过“支部联建”,首创“双书记”联席会议制度,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党组织结队共建,构建“定期走访+需求清单+联席会商”三项机制,成功搭建法企互动、同频共振的“红色桥梁”。
今年以来,枝江法院通过实地走访、支部联建等多种形式,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0余场次,有效化解了企业在生产经营、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痛点堵点。畅通沟通渠道,高效办理涉企案件639件,有效促进企业规范经营与健康发展。
刚柔并济,做护企安商“守护者”
“感谢法院能考虑到我们公司发展,积极组织调解执行案件,给了我们缓冲时间!”某企业负责人感慨道。
原来,在一起工伤赔偿执行案件中,被执行企业虽经营状况良好,但因保险理赔未完成暂时无法支付赔偿。执行法官在征得申请人同意后,迅速组织执前调解,最终双方达成和解,实现案结事了。
在另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,被告因业务需要申请解除对公账户保全,法官经核实后协调原告同意解除,保障了企业正常经营,最终被告主动履行判决,双方均未上诉。
“办案不是一判了之,执行也不是一味强制,我们要在司法中寻找多赢的解纷思路。”一名承办法官这样说道。
枝江法院始终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,灵活运用司法措施,审慎采取查封、扣押、冻结等强制手段,严禁超标的查封,积极推行“活封活扣”,为暂时困难企业留出经营空间,努力避免“办一个案子,倒一家企业”,真正实现权益兑现与企业发展并行不悖。
创新突破,做改革先行“排头兵”
每天清晨,城南市场就开启了一天的忙碌,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、粮油的货车有序驶入,50多家经营户忙着卸货、点货。而这一切,得益于市场管理权的平稳交接和司法调解的有效介入。
2022年因城市规划对城南市场实施整体搬迁,过渡期间由A公司代为管理,代管期间,由于新建市场存在安全隐患,管理不规范等问题,对50多名商户的生产经营产生了严重影响。法院受理后,未简单裁判,而是深入现场调研,多次组织多方调解,最终促成管理权平稳收回。
如今,城南市场焕发新生,成为规范便捷、烟火气十足的民生平台,有效服务周边群众、拉动区域消费。
该案的成功,离不开枝江法院在“司法服务大财政体系建设对接联动机制”改革中的持续探索。2025年,该项改革获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试点,实现枝江法院在该领域的“五连创”。
自2021年“深化企业破产府院联动”项目获省级试点起步,枝江法院逐年推进、持续创新,其后“审判执行与政务网格数据共享”“诉前鉴定与诉前调解衔接机制”“商事案件调裁分流三级过滤”等多项改革连续获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。直至今年,“司法服务大财政体系建设对接联动机制”再获认可,实现了五年五创省级先行试点的重磅成果,逐步形成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“枝江模式”。
法治是涵养市场经济活力与秩序的深厚根基。站在新起点,枝江法院将始终以“执法治之笔”的自觉与担当,持续答好“优化营商环境”这张时代考卷,把惠企、护企、安企的司法理念融入审判执行各环节,用心回应市场主体对公平正义的深切期待;将以更有力的举措、更灵活的方式,办好每一个案件,保障每一项权益,以司法的“善为”与“智慧”,持续滋养枝江营商沃土,助力区域经济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