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法官,判决我服,我愿意主动履行!”
近日,枝江法院董市法庭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后,通过搭建“线上履行桥梁”,成功引导被告主动履行判决义务,实现案结事了、定分止争的良好效果。
2024年8月,张某向王某采购水泥,双方约定数量和价格后,王某依约完成供货。结算阶段,双方通过微信确认《对账单》,张某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延付款。直至2024年底,张某支付35000元货款,剩余货款一直未结,王某遂诉至法院。
判后答疑多走一步,主动履行快进一步
经法院依法审理,判决被告张某向原告王某支付所欠货款36000元。判决送达后,承办法官立即启动“判后答疑”机制,围绕证据认定、金额计算等问题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被告细致阐释,引导其理解裁判依据,督促主动履行。
判决生效后,张某主动联系法官,咨询履行期限与付款方式,明确表达履行意愿。法官秉持“纠纷化解不止于判决”的理念,及时响应需求。为避免当事人往返奔波,法官迅速与原告联系,并指导被告完成履行流程。
线上办理云提速,指尖诉讼免奔波
法官通过电话向张某详细说明履行要点,逐项核实金额等信息,确保准确无误。经双方确认,张某通过银行转账当场付清全部款项,王某实时确认到账,全程不到1小时。法官同步提醒双方留存凭证,并在线完成结案手续。至此,该案成功实现了从“判决-答疑-履行”的完美闭环,真正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。
近年来,枝江法院深入践行“司法为民”宗旨,以“如我在诉”换位思考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实质解纷为导向,通过判后答疑、司法释明、执行通知前置等机制,以“主动服务”代替“被动等待”,引导当事人从“要我履行”到“我要履行”转变,全力推动纠纷在执行程序前端化解,让当事人权利实现“一步到位”。